《安徽青年報》(國內統一刊號:CN34-0019 郵發代號:25-2 全年訂閱價216元,各地郵局均可訂閱)是共青團安徽省委機關報,也是全省唯一一張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專業報刊,服務教育、貼近學生、關注青年是我們的辦報宗旨,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們走出了《學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聞周刊》的系列辦報之路,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廣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報》成為我省教育輿論宣傳的主陣地,成為廣大師生展示才華的新聞舞臺。
國內統一刊號:CN34—0019 郵發代號:25—2
編輯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長江中路419號
新能源正青春 |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謝婷婷 劉放 朱祥祥 發布日期:2023-09-01 10:24:50 |
編者按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汽集團)成立于2013年10月,前身是始建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車制造廠。59年櫛風沐雨,自主創新的精神始終流淌在江汽集團的血液里,在代代傳承中歷久彌新。憑借自主研發創新,江汽集團成為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研發的企業,歷經九代技術、四代產品,積累了領先的三電核心科技,完成了電動化技術積累和智能化產業布局。走進江汽集團,尋訪新能源的傳承與創新,見證新青年的集結與建功,聆聽一場新能源與新青年雙向奔赴的故事。 今年3月,江汽集團成立釔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升級聚焦智能新能源乘用車。4月,作為江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全新品牌的江淮釔為品牌和DI平臺全新發布,引領產業邁入智能純電A級車新時代,全面開啟大規模市場化。記者對話江汽集團釔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汪銳,了解正青春的江淮新能源。
深耕新能源產業17年
記者:書記您好,請介紹一下江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愿景。
汪銳:2007年至今,江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業務一直堅持“三步走”戰略,系統集成先出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深耕,積累了17年的市場經驗,累計推廣25萬輛電動汽車,為國家堅定純電驅動技術路線作出積極貢獻。2007年以來,江汽集團堅持迭代研發,歷經九代技術、四代產品,積累了領先的三電核心科技;2016年以來,堅持開放合作,形成了整車產業化國際競爭力;2019年以來,全面布局智能化,構建了智能化生態圈。17年來,江汽集團完成了電動化技術積累和智能化產業布局,洞察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律,并研判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走過萌芽期、過熱期和幻滅期,但總體上處于發展的上半場。
值此百年未有汽車產業大變局之際,江汽集團大力發展新能源、聚力發展智能化,以技術創新鑄品牌,全面邁入品牌經營新時代。江淮釔為是江汽集團深耕汽車行業近60年、探索新能源智能汽車17年來的成果展現,更是立足智能戰略、擁抱產業變革,自主創新發展的宣言。江淮釔為作為江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全新品牌,全面繼承江汽集團乘用車品牌內涵,致敬前沿科技,勇于開拓進取,矢志成為新能源時代創新先鋒。
做強釔為品牌,造好釔為汽車,是江汽集團智能化戰略的明確目標,是江汽集團乘用車業務的進化重任,是完善產業布局、探索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時代課題。生態是江淮釔為新能源發展的未來,江淮釔為堅持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通過“產業運營”和“資本運作”雙輪驅動,著力布局電池、電驅、底盤、車身、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芯片等業務板塊,全面構建涵蓋核心系統、智能駕駛、智慧能源、低碳生活、用戶商圈、電池回收、汽車金融、大數據等多領域的江淮釔為產業生態圈。
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記者: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請問江淮新能源在選育用留人才方面有什么創新經驗?
汪銳:江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堅持聚焦戰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效率效能。
一方面系統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基于省國資委函復要求以及江汽集團混改項目推進計劃,于今年3月30日成立釔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江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業務獨立運營,同步引入員工持股和戰略投資者,這不僅有利于江汽集團理順業務架構,實現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專業化經營,提升品牌影響力,借助機制變革和社會化資源加速發展新能源業務,拓寬新能源業務融資渠道,助力江汽集團轉型發展;同時有利于抓準時機,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需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助力整個集團戰略轉型和持續發展。
通過核心團隊持股,穩定了現有團隊人員,并引入高精尖人才,激發并吸引核心骨干人才的活力、動力以及公司的發展動能;建立了核心員工與公司“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將公司的經營業績與員工努力緊密結合,真正建立起與員工效率效益掛鉤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核心團隊兼具勞動者與所有者雙重角色,既能有效留住核心人才并吸引高端人才,將員工切身利益與公司發展效益相結合,也有利于建立股東、經營團隊與員工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深度思考人力資源選育用留全流程管理與服務,結合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改革經驗,建立健全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員工績效管理制度》《崗位競聘管理辦法》等市場化經營機制,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良好氛圍,引領員工持續奮斗。
青年要勇于攻堅克難 擔當作為
記者:新時代呼喚新能源,新能源集結新青年,新青年展現新作為。在您的印象中,江淮新能源的新青年展現了怎樣的擔當和作為?您對他們有怎樣的期待?
汪銳:17年來,一代代江淮新能源新青年苦苦尋找產業化級的電池安全解決方案,歷經了2010年至2013年的機理探索、2014年至2016年的迭代研發、2017年至今的技術固化等三個階段,經過四代技術25萬輛車百億公里的長期使用實證,找到了零熱擴散的車規級蜂窩電池解決方案,實現了電芯不同失效模式的安全性、不同失效位置的安全性、不同生命階段的安全性。
10年前,沒有專門的試驗室可以承擔電池的爆炸試驗,我們的青年人將廢棄的集裝箱做成了臨時的試驗場,寒來暑往,集裝箱就是我們青年人安全攻關的戰場,讓人聯想起延安時期的窯洞,見證了江淮集團新能源乘用車電池安全開發的苦難與輝煌。
還有個電池小故事,在換電站與換電樣車的首次聯調過程中,我們一個年輕的團隊以時間換空間,連續調試三天三夜,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實現3min換電,最終在半年內實現江淮集團首款換電車型批量生產,并且是行業首款長壽命磷酸鐵鋰電池具備液冷系統,同時能夠滿足5000次換電運營要求的車型,這都是我們的青年人主動站位、示范引領、攻堅克難的成果。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地區、品牌之間競爭日趨激烈,是產業發展和競爭格局重塑的重要機遇期和挑戰期。希望新青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面向未來,在開展各項工作前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精準各類工作有效性,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堅持技術創新,打造讓用戶尖叫的智能電動汽車,在加速轉型升級中擔當作為,接續奮斗,贏得未來。
![]() 打造江淮釔為產業生態圈
![]() 蜂窩電池團隊合影
|
發表評論 | |
評論標題: | |
評論內容: (500字符) |
|
驗證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