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在合肥召開,合肥、蕪湖、六安、宣城四個重點城市分別介紹了各地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并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展望。
合肥| 新能源整車產量今年有望接近一百萬輛
當前,合肥全面實施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布局,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引領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超300萬輛。
目前,合肥已擁有大眾、比亞迪、蔚來、江淮、長安等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集聚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業。
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25.5萬輛、居全國城市前10,同比增長133%。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量23萬輛、同比增長4倍多,全年整車產量有望接近100萬輛。
合肥集中精力扶特現有企業,形成“1+5”產業格局,即制造基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上市主體、供應商集群、配套產業基金。頂格推進比亞迪合肥制造基地、大眾全球第二研發中心、蔚來新橋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全力爭取大眾二期項目、軟件項目及重卡項目落戶合肥。力爭到2025年,培育新能源汽車百億級企業8戶,其中千億級企業2戶。
合肥還集中精力打造產業基地,構建“3+N”空間布局。即打造下塘、新橋、新港三大“百萬輛”整車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百億級”零部件園區。特別是今年下塘鎮就有望成為“三千”(千億企業、千億產值、千年古鎮)新能源汽車城。
在“零部件”配套上,合肥將適度超前配套基礎設施。一體推進縣、鄉、村三級充換電體系建設,明確新建住宅小區車位按100%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新建公共建筑按不低于35%配建充電設施,力爭到2025年,合肥全市充電樁達15萬個以上,更好滿足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蕪湖| 打造世界級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汽車產業是蕪湖最大優勢、最大支柱產業。去年,蕪湖汽車產量111.1萬輛、占全省63.6%,新能源汽車產量21.5萬輛、占全省40%。今年前5個月,汽車產量35萬輛,占全省一半以上。
據介紹,去年,蕪湖新招引億元以上汽車產業項目127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其中80億元以上項目5個;今年前5個月,新簽約汽車產業項目38個、總投資317億元。在奇瑞等龍頭企業帶動下,蕪湖首位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1400多家,初步形成了“整車一電池一電機一電控”和“關鍵系統一整車一服務一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蕪湖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攻方向,聚焦輕量化、新一代動力電池和管理系統、軟件與車規級芯片,每年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攻關,建成國家級創新平臺4個、省級創新平臺95個,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加快建設。
在產業配套上,蕪湖實施城市道路智能化改造,升級改造12公里市域道路,開放48.6公里測試道路,為2家企業頒發智能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目前已上路測試。
此外,還加快布局充換電網絡,上線全市統一的運營監管平臺,年底前實現938個村居充電設施全覆蓋。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全市新增或更新公務用車、公交車,全部使用新能源。
下一步,蕪湖將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乘用車、商用車、汽車電子等優勢細分領域,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力爭到2025年,產值突破100億元的產業鏈企業達4家,規上工業企業450家以上。
六安| 開通全省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線
六安市把建設智能電動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全國知名的氫燃料電池自主創新高地,作為關鍵一招,截至今年5月底,六安市已簽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配套產業項目160個、總投資1032.5億元,已開工項目98個、總投資558.3億元。獲批加入全國首輪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六安市著力打造氫燃料電池創新高地。近年來,六安超前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規劃建設全省首個氫能產業園,建成全省首條萬套級氫燃料電池自主生產線、首座加氫站,獲批全省首個氫燃料電池院士工作站,開通全省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線,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20萬公里。建成投運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儲、發”氫能技術在國內首次全面驗證和工程應用。
六安市將氫能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將“合六氫走廊”納入合六同城化重點合作事項。大力推進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研發與產業化,累計撥付各類獎補資金超1.2億元。
圍繞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開通5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建成加氫站2座。今年4月,省內首輛氫燃料電池環衛洗掃車在六安示范應用。
宣城| 打造長三角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
近年來,宣城市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集中資源建設長三角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成為全省三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宣城市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600余家,年產值突破600億元,居全省第3位。
宣城市大力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將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作為“2+3+4”產業體系兩個主導產業,頂格推動建設“千億產業”。宣城市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非輪胎橡膠零部件生產基地;寧國經開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入選首批長三角產業質量提升示范試點、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全省首批戰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廣德獲安徽省縣域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稱號等。
宣城市還加快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重點企業與中國科大、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建成上汽通用試車場等5個國家級檢測檢驗中心(實驗室)等。
下一步,宣城市將提高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比重,著力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百億級企業,持續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三基地一中心”,即打造智能底盤系統制造基地,長三角汽車零部件高端輕量化產業基地,以三電系統、車聯網、智能座艙為重點的先進汽車電子制造基地;打造全國有影響的汽車研發及檢驗檢測中心,到2025年實現汽車零部件“千億產業”目標。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