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傳統工藝”“精品匠心”......談及老字號,許多人都會泛起深深的情感漣漪。在國家“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升級”的戰略布局下,作為承載一方水土與人文記憶的“老字號”,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的重要支點。
安徽老字號,依托深厚的徽商底蘊與政策支持,在國潮崛起的浪潮下,正以“守正創新”為內核,將傳統基因與時代活力相融。
最新數據顯示,安徽省中華老字號企業達50家,數量居全國第9,安徽老字號企業550家,位居全國前5。
匠心留住“老味道”
“陶永祥的每一款經典招牌產品,都是品牌的靈魂,一個都不能丟。”陶永祥炒貨店第四代傳人陶明亮說。
每逢節假日,合肥市城隍廟陶永祥炒貨店門口總排起采購長隊,自20世紀80年代,“炒貨大王”陶永祥就從炒貨界中脫穎而出。
1912年,陶永祥炒貨在巢湖創立。之后,陶家輾轉至合肥城隍廟,掛上了“陶永祥”招牌,開始炒瓜子花生、熬糖做糖食。
老字號擁抱潮流是時代給予的姿態要求,其中對傳統工藝的敬畏與堅守,則是其穿越周期的根本。
當下,規模化生產成為提高生產效率的大趨勢,但總有一些群體堅守技藝傳承,陶永祥便是始終堅持人工化、手工制作的老字號品牌,不僅挑選原料要人工、釀糖制糖要人工,捶糖也要人工,機器炒制瓜子、花生同樣需要人工看守。門面不大的陶永祥炒貨店,背后卻有近百位老師傅的堅守。
陶明亮作為陶永祥品牌的第四代傳承人,剛接手時就請做怪味豆的老師傅重出江湖。
與此同時,為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年來,陶永祥開始進軍電商,入駐天貓旗艦店,以黑、橘、金三色配搭的“包公裝”亮相,出挑亮眼。之后,“陶永祥”的包裝頻頻出新,結合“國潮”主題,三國、戲劇、徽派建筑等元素輪番“登場”,以“新面貌”敘述“老匠心”。
“這些都是合肥乃至安徽的歷史底蘊、文化符號,將它們與陶永祥聯系在一起,是希望給品牌賦予新形象的同時,也講述合肥故事、傳揚合肥文化。”陶明亮表示。
對傳統技藝同樣堅守的還有口子窖。
長久以來,徽酒軍團以多元姿態競逐市場,其中,“中華老字號”口子窖卻將目光投向時光深處———在“雙輪發酵”工藝的129道工序里,在連續使用逾百年的明清老窖池中,用“慢”對抗“快”,讓匠心成為穿越周期的密碼。
在堅守傳承明清傳統釀造技藝的基礎上,口子窖創新結合現代生物科技,以微生物分離應用、白酒風味物質研究為基礎,在制曲、發酵、儲存等核心環節不斷探索,形成了“三多一高兩長”的工藝(多糧釀造、多糧制曲、多曲并用、長期發酵、長期貯存),鑄就品質優勢。
對抗消費升級是個“持久戰”,口子窖堅持練好產品創新與品質的“內功”。口子酒業依托國家級釀酒大師團隊,創新產品研發和設計,先后推出“口子窖·初夏珍儲”“口子窖·仲秋珍儲”“口子窖紀年酒”“口子窖·兼香518”等多款中高端產品,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品牌高度進一步提升。
“全場景”演繹古技藝
在六安市,一到春季,漫山青綠,名茶輩出。
走進獨山鎮長生橋村的中華老字號———徽六茶業的非遺工坊,一股濃郁的茶香撲面而來。
作為著名的六安瓜片品牌,徽六茶業堅持與時間博弈,從采摘開始,守著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再到拉老火等六道工序,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既守“炭火烘焙”的古法魂,又讓千年茶香穩落于市。
而今,數字生產與非遺傳承并行,徽六茶業也實現了智能生產線全程數字化,從攤青到拉老火,機械臂與人工協作,數十道工序,確保每一片茶葉都能散發出最濃郁的香氣。
另一邊,網絡直播間里,年輕的茶藝師們身著漢服,輕舉茶杯講解茶歷史,以場景重構帶動網民穿越時空,感受茶的“古色古韻”。
“2021年起,我們就在快手等電商平臺上進行直播銷售,但傳統品牌轉型仍然有些困難,我們還需要不停努力,更好地貼近用戶、推廣產品。”徽六茶業相關負責人曾宇告訴記者,近期他們又做出了新的嘗試,聯合快手小店合作進行直播銷售。
年初,“2025安徽春茶季暨六安瓜片新茶開園儀式”在裕安區六安瓜片茶主題公園舉行,會上,徽六茶業與京東超市聯手,以數字賦能,打造專屬茶園,讓春茶在網絡平臺實現源頭直發。
徽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歷史悠久,是安徽重要的文化遺產,其中,作為安徽制墨企業中的老字號品牌,老胡開文墨廠便將老徽墨玩出了“新花樣”。
“家人們,這款徽墨是將徽州魚燈元素與徽墨做了結合......”墨廠內,主播正在直播間向觀眾展示創新產品———融合徽州魚燈元素的徽墨。
在歙縣,汪滿田魚燈、瞻淇魚燈和漁梁魚燈在今年春節“火”了一把,在彰顯古徽州民俗文化的同時,將魚燈文化向世界演繹。
春節爆紅的魚燈與徽墨同為非遺項目,如何將兩種非遺元素完美融合?
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研學部負責人周健介紹,公司創作團隊對傳統魚燈進行了卡通變形,賦予現代審美與吉祥寓意。該產品自今年2月上市后廣受好評,已售出千份。
“我們新設計的黑出青松、硯藏龍尾等徽墨產品于‘五一’對外銷售。”周健告訴記者,這兩款產品主要通過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徽墨、歙硯的制作技藝。此外,馬造型生肖徽墨也已出樣,將于明年推出。
同時,作為黃山市研學旅游示范基地,該墨廠采用“非遺+研學游”的新穎研學方式,組建研學導師團隊,建立室內大型多媒體教室、制墨體驗車間、描金研學體驗車間、硯雕研學體驗車間、書法體驗室。
“老字號”追趕“年輕范”
3月底,洽洽食品與合肥文旅聯合打造的“躺春嗑瓜子大賽”在年輕人群體中火爆“出圈”。用一把瓜子,撬動市民熱情,讓游客“嗑”出了城市限定回憶,更讓洽洽“快樂零食”的品牌形象與城市文旅深度共生。
作為“80”后、“90”后的童年回憶,對于洽洽這家老字號來說,重塑品牌在年輕一代中的新鮮感是一個極大考驗。近年來,洽洽不斷進行獨樹一幟的品牌建設,讓老字號品牌保持“年輕活力”。
此前,洽洽與華熙生物聯名推出“瓜子臉面膜”,與RiCO聯名推出堅果零食盲盒,與王者榮耀聯名風味瓜子......各種新奇、新穎的玩法瞬間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打破了圈層壁壘,巧妙傳遞品牌年輕化形象。
但年輕化并不是終點,品牌建設的本質在于建立與消費者的深度鏈接,傳遞獨特的品牌價值。
除了“躺春嗑瓜子大賽”,洽洽與合肥文旅聯合推出“尋香華夏”項目,以“IP+零食”跨界融合模式,深度綁定文旅資源與城市文化符號。
與此同時,洽洽通過“春日藏寶圖”創意策劃,在合肥重點景區推出“創新之都”“科創走廊”等主題的城市包裝瓜子。活動期間,消費者可以憑借洽洽“尋香華夏”系列包裝袋兌換門票折扣等福利,實現文旅發展和品牌效益的雙贏。
另一邊,每逢節假日,合肥宿州路詹記首店門前總會排起等候購買的長隊。
詹記,這家始于1955年的中華老字號,近年來,正以“古法新味”和“國潮基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書寫傳統品牌的逆襲傳奇。
在“減糖輕負擔”的消費趨勢下,詹記以“健康化”重構傳統糕點基因。今年春季推出的“鮮制鮮售好青團”系列,以真艾草入皮、減糖25%的配方,兌現“0防腐劑、0色素”承諾,低糖紅豆沙口味更成社交平臺“爆款”。
“現代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攝入糖量的關注,因此我們將綠豆糕減糖約25%,還特別添加了益生元。”合肥詹記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到傳統節日,詹記的粽子都會“上新”,創新推出臭鱖魚粽、老母雞湯粽等產品,為顧客帶來全新體驗。
讓文化賦能品牌,詹記深諳“國潮即流量”的密碼。產品以徽派建筑為靈感的文創包裝,讓傳統糕點晉升為“文化伴手禮”;黃山黎陽in巷旗艦店更將非遺技藝體驗化———游客可參與桃酥塑形、青團包制。
詹記還通過事件營銷強化文化認同。25周年慶期間,全國門店免費發放25萬枚桃酥,引發“曬童年記憶”熱潮,與合肥百大聯名的“城市味道”禮盒,融合陶永祥炒貨、柏兆記麻油綠豆糕等老字號IP,與受眾建立深度情感鏈接。
截至目前,詹記在全國已開設200余家直營門店。從徽州小鋪到中式糕點國民品牌,詹記的創新發展之路,已然成為老字號轉型升級的鮮活樣本。
融媒體記者 趙雪莉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