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占了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不少住在山區的人家,房子就建在地質災害風險點附近。那么,有沒有辦法主動躲避災害呢?
山區居民避險
從細節入手
專家提醒,對于住在山區的人來說,根據當地政府的地質災害預警,在危險發生前及時轉移,是確保安全的前提。另外,遇到突發性的山體滑坡,如果能注意這些小細節,也可以避免人員傷亡。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兆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住樓上不住樓下,住外不住內,床的位置要遠離山坡的位置。那么即使有小的崩塌,滑下來之后不會傷到我們。
在湖南、江蘇等地,不少地方在汛期開展的“挪床行動”,就有效地避免了人員傷亡。
專家提醒,在地質災害面前,人的能力是非常渺小的。從細節處科學防范災害,才能減輕災害帶來的傷害。
山區露營需科學防范地質災害
專家提醒,山區露營,首先要選擇晴朗的天氣出行。近兩年,強風、強降雨、冰雹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增大了戶外活動的安全風險。出發前,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氣預報和相關景區的防控安排非常重要。其次,露營的地址一定要選擇安全的位置。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兆成:不要在陡崖下邊安營扎寨,不要在河谷中間安營扎寨,不要在溝口的位置安營扎寨,因為往往這個是地質災害破壞最大的位置。在選址上,我們要靠近山坡的平臺來進行選址。
在露營過程中,萬一發生了地質災害應該怎么辦呢?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 郭兆成:聽到地面發生強烈的震動,可能是在遠距離的山谷中發生了泥石流。不要順著山谷往下走,我們要及時向高處去逃生。泥石流的速度能達到幾十米每秒,比車的速度還要快。所以我們要向高處,向側向的方向去逃生。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文為明 陶嘉樹 湖南都市頻道)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