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箱子、擰螺絲、洗菜做飯、導覽導購......6月22日,在合肥長三角數字科技示范園內,合肥機器人“學校”的首批“學員”正在復刻的真實場景中開展模擬訓練,學習生產生活的“硬核技能”。這座前不久剛剛啟用的合肥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不僅是機器人學習本領的“學校”,更是企業(yè)降本增效的“加速器”。
在這座“學校”里,機器人“學員”可以學到什么?
在工業(yè)場景的“生產線教室”里,機器人可以復刻倉庫搬運、零件分揀的全流程,通過多機協同完成訂單任務;在商服場景“模擬商場”中,機器人可以學習商業(yè)導覽、零售分揀;家庭場景的“智能廚房”內,機器人可以學習打開洗碗機、協調智能家電聯動......
作為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牽頭建設的智能機器人公共服務平臺之一,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持續(xù)復刻巨一、聯寶、江淮等龍頭企業(yè)真實制造生產線,延伸家庭、酒店、商超、公共安全等場景。目前,訓練場已建成共計700平方米的1:1全真訓練場景,機器人可以在這里開展10余個真實場景的數據采集和訓練驗證工作。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將機器人從‘炫技式表演’拉回真實生產場景。”國先中心(合肥)執(zhí)行主任程羽介紹,訓練場將通過3個月至6個月的系統化訓練,結合數據采集泛化與大模型優(yōu)化,力爭讓機器人產能從“20臺抵1真人”提升至“2臺至3臺抵1真人”,真正實現工業(yè)制造與生活服務場景的深度落地。
對于企業(yè)來說,送機器人來合肥“上學”能收獲什么?
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計劃部署100+異構智能機器人集群,涵蓋人形服務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四足巡檢機器人等多種形態(tài),通過標準化數據采集流程,可實現運動軌跡、環(huán)境交互、決策日志等多模態(tài)數據的實時采集與脫敏處理。企業(yè)參與數據采集后,將優(yōu)先獲得與國先中心(合肥)聯合攻關的機會,共享訓練數據集和算法模型,加速技術迭代。
“訓練場將成為鏈接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的橋梁。”程羽介紹,目前,合肥市區(qū)兩級政策已形成“組合拳”,瑤海區(qū)提供周邊辦公與研發(fā)空間載體,合肥市聯合國資平臺設立專項基金,對早期項目進行創(chuàng)業(yè)投資。合肥市還將發(fā)放平臺使用券,讓企業(yè)以低廉成本獲取算力、場景及脫敏數據,大幅降低“機器人腦開發(fā)”門檻。
訓練場還將與上海采取“同平臺同方案”機制,確保兩地數據與訓練成果互聯互通。“我們不僅要提供物理空間,更要通過開放場景、共享數據、協同研發(fā),幫助企業(yè)降低創(chuàng)新門檻,讓更多‘合肥造’機器人走向全國。”
根據規(guī)劃,到2025年底,合肥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預訓練場將擴建到5000平方米,面向全國廣泛召集20余家智能機器人本體企業(yè)、實現超100臺機器人,同時在30個以上細分場景開展數據采集和協同作業(yè),通過“場景—數據—算法—生態(tài)”四維聯動模式,打造全國領先的機器人技術研發(fā)與應用高地。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