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安徽農業大學幼兒園教室清香彌漫,來自安徽農業大學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將調制好的皂液緩緩注入模具。這場名為“凝香皂趣”的活動是該校“匠心傳承,守藝童行”非遺實踐的生動縮影。
春日拓染草木紋理,秋日體驗造紙與活字印刷,冬日貼金送福、手作艾錘。自2024年開始,依托安徽省“菁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這支大學生志愿者團隊以農耕時序為軸,在安農大幼兒園及周邊社區幼兒園鋪開系列非遺課堂,截至目前,已培養青年講師15名,累計授課18場,師生共創作品400余件。
“我們立足農林院校特色,以農耕時序為紐帶,讓非遺技藝連接土地與生活。”活動負責人鄧菁菁介紹,課程設計深度融合農時節律:春耕時節引導孩童用校園植物拓印方巾,感知草木生長;夏耘之際指導幼兒凝香制作香皂,體悟傳統潔凈智慧;秋收階段通過竹編、古法造紙、活字印刷傳承農閑技藝;冬藏時分則創作金箔祝福卡與艾草養生錘,傳遞關懷溫暖。
學院黨委書記吳辰華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黨建+非遺+農科’三融合育人體系,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時代精神培育同頻共振,為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服務文化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鄧菁菁)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