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全天,安徽省桐城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乒乓球館內氣氛熱烈,掌聲、喝彩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當日下午5時許,隨著最后一記扣殺落地,桐城市文昌小學首屆校園乒乓文化嘉年華活動之中高年級組比賽圓滿收官。這場隔網對抗的運動吸引了該校一至五年級初選初的近百名小選手參與,并以男子單打、女子單打兩大項目為載體,將省教育廳關于體教融合政策精神化作了銀球躍動的鮮活實踐。
銀球對決 競技規則下的青春張力
從現場對決來看,小選手們雖面孔稚嫩、球技業余,但全場多場比賽甚是膠著,不少小選手甚至打出了15:13、16:14的高分局。
根據嘉年華活動方案,早在5月底,該校一、二年級的小選手們就通過計時顛球和趣味擊球等活動,按照次數決出了高低,進一步培養了其國球興趣。
時值6月,中高年級的男子近40名選手們通過抽簽分成8組,小組循環賽采用3局2 勝制,積分前2 名晉級的賽制讓每場對決都充滿懸念。中高年級的女子8名選手則采用單組大循環的形式進行,按照勝者積2分、負者積1分、棄權者積0分的規則進行計分統計。
經過一天的角逐,最終女子組范心茹、男子組張浩宇分別奪得了單打冠軍,收獲了努力進取的喜悅之情。
賽制創新 校地合作的實踐樣本
與傳統校園賽事不同,此次比賽由桐城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與學校聯合策劃,通過5月初在全校1600余名學生中組織發動,教練團隊設計了"小組循環+交叉淘汰"賽制,既保證競技公平性,又安排賽前預熱讓小選手有調整和準備空間。"
我們在男子組設置8個小組,雖然編排麻煩一點,但也正是為了讓更多選手體驗正式賽事節奏。"賽事組委會負責人介紹。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比賽現場張貼的對陣表采用可視化設計,A1-B2-D2-C1的對陣邏輯清晰呈現,讓觀賽師生直觀感受賽事進程。
教育深意 從球拍起落看政策落地
"能勇敢地走上球臺進行隔網對抗,就是對心理素質和膽量的一種考驗。"在比賽現場,桐城市文昌小學校長段金生對選手們進行了點評。賽事中還設置了"師生對抗表演賽"環節,讓教師與學生進行對決,將"教會、勤練、常賽"的育人要求化作現場教學。文昌小學的姚成友主任還表示:"當看到學生在1-2落后時仍能以3-2逆轉,我們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深深意識到了體育賽事對小學生意志品質的塑造價值。"
隨著簡樸而隆重的頒獎儀式完成,桐城市文昌小學首屆乒乓文化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此次活動不僅決出了男子前八、女子前三的名次,為學校備戰全市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選拔了校級預備隊成員;更是在銀球跳躍中勾勒出文昌小學下一步推進乒乓球等各類校園體育運動的清晰路徑。
(戴佐楠 許昕)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