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爱爱-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欧美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欧美视频在线看-欧美视频在线视频

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安青網>時政要聞 >正文

中安聚焦|全國生態日 看綠色江淮新圖景

2025-08-16 11:48:41   來源:中安在線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綠意奔涌,共赴生態之約。8月15日,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北京市舉辦。活動現場設置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展示專區,其中,我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模式”、長江大保護典型案例亮相該展示區。

這不僅是安徽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更是一次關于“生態高顏值”如何轉化為“發展高價值”的深度對話。

當鏡頭聚焦于江淮大地,一幅由制度創新、產業變革、文化賦能等交織而成的綠色轉型畫卷徐徐展開——

從全國首創的林長制改革到領跑長三角的林業碳票交易,從長江安徽段的江豚歡躍到全域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戰略布局,從池州大山村的富硒康養產業崛起到安慶桐城六尺巷的文旅生態融合,安徽正以系統性、首創性的實踐,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時代答卷。

制度創新筑牢生態治理根基

2017年,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林長制改革,從旌德縣試點起步,逐步形成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林長體系,構建了“黨政同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如今,全省400余萬公頃森林和100余萬公頃濕地,由五級林長領銜守護,“增綠、護綠、用綠、活綠”協同發力,不僅顯著提升了森林“四庫”(碳庫、水庫、糧庫、錢庫)功能,更推動了木竹加工、特色經濟林、生態旅游三大千億元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

改革實施以來,全省累計完成人工造林453.4萬畝、封山育林665.8萬畝、退化林修復487.7萬畝,林業總產值從改革前的3192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超6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安慶市作為早期試點之一,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林長組織體系,設立林長6099名、護林員5409名,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網絡,為長江岸線修復、大別山生態屏障建設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堅實保障。

林長制的深刻變革不僅在于責任落實,更在于打開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新路徑。通過綠美江淮“十大行動”和“四廊兩屏一圈兩區”重點工程建設,安徽將生態治理與鄉村振興、產業升級深度融合。

在林長制的基礎上,安徽進一步探索市場化機制,將林木的碳匯功能轉化為可交易、可融資的生態資產——林業碳票應運而生。

2025年4月,安徽首批省級林業碳票在黃山市正式首發,頒發的5張碳票覆蓋安徽省森林資源較為豐富的滁州、黃山、宣城、六安、安慶等市,十家單位簽署林業碳票合作協議,突出“林業碳票+綠色金融”“林業碳票+節能減排”“林業碳票+零碳景區”“林業碳票+生態司法”4種應用場景,充分展現省級林業碳票的多種用途,進一步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首單”交易的成功,標志著安徽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的重大突破。

滁州市以林業碳票為質押物的“碳票生態貸”,單筆交易金額100萬元;宣城市備案2筆林業碳票累計14萬噸;安慶市通過購買林業碳票,替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0.77萬元。這些實踐為安徽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林業碳票交易積累了有益經驗。

林業碳票正成為撬動安徽林業綠色轉型的“杠桿”,推動“碳匯經營+生態富民”可持續發展模式加速成型。

8月8日,合肥,“碳票為媒·綠動未來——安徽鐵塔零碳行動”正式啟動。這一全國首創的“林業碳票+零碳出行”普惠消納模式,標志著安徽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模式的核心創新在于,將霍邱縣西山林場產生的2090噸碳減排量轉化為碳票,再與鐵塔充換電服務連接。用戶每充1度電可獲得4.8個零碳積分,這些積分既能抵消碳排放,又可在“碳惠廬州”等平臺兌換商品服務。“用戶每使用1度電,對應的碳票資金即可反哺并守護一定數量的林地資源”,項目設計者這樣描述其閉環邏輯。這種創新設計讓生態價值可量化、可交易,真正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林長制與碳票的協同發力,構建了“制度保障—資源增值—市場激活”的完整閉環。林長制夯實了森林資源家底和治理能力,碳票則通過市場化手段挖掘了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兩者共同驅動安徽向“碳匯經濟+生態服務經濟”轉型,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的“生態資本化”經驗。

流域治理守護母親河安瀾

長江是安徽的“黃金水道”,更是生態命脈。

近年來,安徽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將長江大保護作為生態建設的“一號工程”,推動岸線修復、污染治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并進,讓長江安徽段重現水清魚躍、江豚嬉戲的生機圖景。

蕪湖、馬鞍山、銅陵、池州、安慶等沿江五市協同發力,拆除“兩高”企業、修復廢棄礦山、改造閑置碼頭,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湖、退岸還林,構建起綠化美化與生態防護一體的長江岸線景觀林帶:

池州市通過整治507碼頭區域,拆除違章建筑、搬遷污染企業,建設臨江步道和綠道,打造了“長江(池州)最美生態廊道”;銅陵市啟動天井湖南湖水環境提升工程,通過生態清淤、水生植物種植等內源治理,使水體透明度從0.5米提升至2米左右,顯著改善了飲用水源地水質。此外,淮南、蚌埠、滁州聯合申報的淮河中游—江淮分水嶺國土綠化示范項目,結合長江大保護統籌推進生態修復,拆除礙洪設施、修復退化林,建設消防抗旱蓄水池等配套,系統提升了江淮運河和淮河流域的水源涵養能力與生態多樣性。

自2021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以來,安徽創新監管手段,依托鐵塔高點資源打造“雷達+光電+視頻”智能監控網絡,實現漁政執法水陸空全方位覆蓋。

持續嚴格的禁捕措施帶來了顯著生態效益:長江安徽段流域8條重要支流、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魚類資源密度較禁漁前增長2倍,江豚等珍稀物種重現蹤跡。最新監測顯示,安慶段江豚數量回升至180-200頭,成為長江中下游種群密度最高區域之一;銅陵段也頻繁發現江豚活動,印證了長江生態系統的逐步修復。

長江大保護不僅是環境治理工程,更是一場重塑人水和諧關系的深刻變革。馬鞍山市完成5651艘漁船拆解、1.1萬名漁民上岸轉產,通過發展生態養殖、濕地旅游等產業幫助漁民穩定增收,實現了“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合肥巢湖十八聯圩濕地通過退養還濕、分期修復,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濕地蓄洪區,吸引東方白鸛、小天鵝等越冬候鳥數量激增,入選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行動優秀案例......

資源轉化顏值變價值的“兩山”實踐

在皖南腹地,池州依托獨特的生態稟賦——富硒土壤和優質山水,探索出一條“點硒成金、守綠換金”的綠色產業路徑,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樣本。

被譽為“中國富硒第一村”的池州市石臺縣大山村,憑借土壤硒含量高出普通地區5-10倍的獨特資源,成功將“硒引力”轉化為產業競爭力。

如今,這里年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3800余名“銀發族”選擇在此長住康養,民宿發展至近200家,并吸引了硒世仙源、圣天地臻硒等高端康養度假項目落地。村民依托“硒式生活”構建起集富硒餐飲、健康檢測、生態研學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昔日的偏遠山村變身都市人群向往的“森呼吸、硒生活”目的地。

硒資源的深度開發不僅局限于旅游,更延伸至全產業鏈的價值挖掘。

磯灘鄉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富硒產業:太勝村規模化種植富硒茶,通過“我在石臺有畝茶田”認領活動讓城市居民深度參與農耕體驗,實現茶園到茶桌的溢價增值;高樂村組織流轉土地種植“一稻一油”富硒糧油,建成加工一體化工廠,注冊品牌、完成綠色認證,年銷富硒米300余噸、富硒油400余噸;溝汀村、洪墩村等則開發富硒臘肉、苦櫧豆腐、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通過產業扶持、專家指導、電商推廣等組合拳,讓深山“土特硒產”走進城市千家萬戶。

此外,石臺縣以“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為基底,系統性推進生態修復與產業融合,形成了“添綠增金、點硒成金、守綠換金”的“兩山”轉化模式:在牯牛降風景區沿線及偏遠山場,通過國土綠化示范項目修復退化林、發展水源涵養林與多功能產業林,不僅消除了火災隱患、防治水土流失,更構建起生態安全屏障與富民產業體系。

池州的實踐揭示了一個核心邏輯:生態顏值是資源轉化的前提,而系統化的產業創新與市場運營才是價值實現的關鍵。

從大山村的康養旅居到磯灘鄉的富硒糧油,從硒泉生產到硒茶深加工,池州通過保護性開發與產業鏈延伸,讓“硒元素”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縣域發展的綠色引擎,為生態資源富集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轉化范式。

文化賦能激活長三角人文生態新磁極

當生態之美邂逅文化之魂,一場關于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文的深度對話在安慶桐城六尺巷展開。這里不僅是承載“謙和禮讓”美德的文化地標,更正蛻變為長三角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的核心引擎之一。

全長百米的六尺巷,東起西后街、西抵百子堂,鵝卵石鋪就的巷道兩側坐落著宰相府、吳氏宅遺跡,“禮讓”“懿德流芳”石牌坊與詩畫照壁講述著清代鄰里相讓的傳世佳話。

近年來,桐城市以微短劇、舞臺劇、非遺手造等創新形式激活文化IP,打造出“皖美消費”新場景:自2025年“五一”公演的沉浸式舞臺劇《船歌》,融合紅色歷史敘事與互動體驗,場場爆滿,已接待觀眾超1.38萬人次;文創空間“時光小院”匯聚玉雕、剪紙、茶干等85%市域非遺品牌,讓游客親手參與古法制作,感受“手藝背后的故事”;五畝園開園迎客,將張府后花園的自然山水與黃梅戲曲、茶香美食交融,構建起“聲光電藝術+人間煙火”的文旅盛宴。

六尺巷的價值提升,依托于桐城全域生態基底的厚植與文旅產業的生態化轉型。桐城市在推進六尺巷片區修繕與文旅開發的同時,聯動周邊龍眠山風景區、孔城老街等自然人文資源,打造生態旅游線路;通過實施國土綠化、濕地保護等工程,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游客提供“養眼、養心、養肺”的全域體驗。

回望江淮大地,安徽的綠色轉型實踐正走出一條清晰路徑:以制度創新為先導,以生態治理為根基,以資源轉化與文化賦能為抓手,最終實現全域生態旅游的戰略躍升,成為長三角綠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當綠色成為江淮大地的底色,當生態旅游引擎持續轟鳴,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安徽的高質量發展前景,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光明未來。(記者 史睿雯)

    責任編輯:杜宇

    今日古詩詞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系。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被爆羞羞视频网站视频 | 成年人的毛片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bd高清 |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 色婷婷影视 |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 伊人涩涩 |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8 | 性欧美日韩 |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 美女18毛片免费视频 | 99热久久这里就有精品 | 手机看片国产欧美日韩高清 | 夜夜摸夜夜操 | 9999热|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久热草在线 | 在线日韩欧美 | 日日骑夜夜操 | 中文日韩 | 看欧美一级片 |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aⅴ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www | 午夜在线精品不卡国产 |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操夜夜爽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第九 | 年级的后妈妈2中文翻译 | 久久日本精品99久久久 | 九九影视理论片在线播放 | 97精品国产手机 |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四虎在线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 高级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