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安徽中醫藥大學"青囊萬家·未病先防"團隊攜手安徽省磨店王玕社區,共同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七彩假期暑期實踐活動。
安徽中醫藥大學青囊萬家志愿團隊與學生合影留念(王彤彤供圖)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特色活動以創新融合為主題,將《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與現代數學思維巧妙結合,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課堂,讓抽象的中醫"治未病"理念轉化為孩子們可感可知的趣味體驗。大學生志愿者們引導社區少年兒童在數學游戲中領悟養生之道,在邏輯思維中感受中醫智慧,使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歡聲笑語中深植童心。
晨誦四季童謠唱響養生"時光曲"
清晨的教室里,朗朗書聲伴著四季韻律悠然響起。志愿者們展示精心設計的四季養生ppt,將《黃帝內經》中的四時養生智慧為生動有趣的童謠:"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天地四季有文章;早睡早起身體好,跟著節氣保健康。"孩子們拍手跟讀,在韻律中理解春夏秋冬不同的養生要訣。志愿者通過四季情景問答,讓"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的養生智慧悄然融入童心。
志愿者帶領孩子們朗誦四季養生歌(王彤彤供圖)
數理探秘:謎題解鎖“方劑密碼”
午后課堂變身"數學中醫實驗室"。志愿者們巧妙設計了一系列等差數列謎題:"麻黃湯中藏奧秘,九六六三有規律"、"桂枝湯里找玄機,三三二二真神奇"。孩子們分成小組,手持戥秤和算盤,通過計算藥材劑量發現其中隱藏的數學規律。在"方劑尋寶"環節,孩子們需要解開等差數列謎題,才能找到隱藏在教室各處的經典方劑卡片。"我找到啦!桂枝湯的劑量原來是等差數列!"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每解出一道謎題就能獲得一枚智慧徽章。
志愿者指導孩子們解方藥中等差數列謎題(趙齊雪供圖)
經典傳誦:古韻回蕩"岐黃之聲"
活動最后迎來《黃帝內經》朗誦會。志愿者們將經典原文改編成朗朗上口的誦讀段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
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孩子們齊齊站立,用稚嫩而莊重的聲音誦讀千年醫典。在古琴伴奏下,一個個小朗誦者神情專注,將《黃帝內經》的智慧通過清脆的童聲傳遞出來。每位完成朗誦的孩子都能獲得特制的"小小傳承人"獎章。
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學習《黃帝內經》古語通
智慧徽章:見證雙科融合成長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驕傲地展示獲得的徽章——這些徽章既是數學智慧的證明,也是中醫傳承的見證。"我發現《傷寒論》的方劑里藏著這么多數學奧秘!"一個小女孩興奮地分享著她的發現。志愿者負責人表示:"將數學邏輯與中醫智慧相結合,用童謠傳唱四季養生,用數理解鎖方劑奧秘,用朗誦傳承經典文化,這是我們推動中醫藥創新傳承的重要實踐。"
當日活動在莊嚴而又活潑的經典誦讀聲中圓滿落幕。通過四季童謠、數謎探秘、經典誦讀的創新三部曲,讓孩子們既感受到數學的邏輯之美,又體會到中醫的智慧之深。當童聲誦讀遇見千年經典時,那些閃耀在胸前的徽章,正照亮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融合傳承的道路。
(何騰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