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45周年。
一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工作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嚴格依法履職,主動擔當作為,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推動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過去一年,安徽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引領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向中心聚焦,為大局出力。2024年,省人大常委會將助力改革走深走實作為履職重點,緊盯事關全省發展大局的重點改革持續發力,推動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不斷激發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零基預算改革,是我省近年來著力推動的一項重點改革。2024年5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了關于我省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有關情況的報告。在隨后的審議中,針對進一步破除部門壁壘、提升政策協同性、優化資金使用方式和投向等問題,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多項審議意見,積極為鞏固擴大零基預算改革成效獻計支招。
2024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先后聽取審議關于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情況的報告、關于2023年度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書面審議關于2023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并就我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題詢問......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聚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開展一系列監督工作,助推全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去年11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審議了關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應詢中,圍繞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等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等部門,詳細介紹了下一步打算和部署。
改革開放越深入,越需要法治保障。去年,省人大常委會審查各類規范性文件157件,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行政復議等地方性法規清理工作,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等12件法規作出適法性修改,以更加完善的制度配套,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助力。
助力生產力向“新”提“質”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助力生產力向“新”提“質”,省人大常委會主動作為。
未來產業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是產業競爭的戰略焦點。2024年9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決定,并于當年1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專項法規。
決定結合我省實際,提出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重點領域及方向,以及大科學裝置催生的新興產業,結合新技術新趨勢進行動態調整、梯次培育。
“依法引領、規范、保障我省未來產業布局和培育發展,以法律制度的確定性更好對沖未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有利于堅定發展信心和耐心,搶抓未來產業發展機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改”出新質生產力。去年9月,《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條例》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條例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相結合,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了企業技術改造的主要內涵和重點任務,引導相關方面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內涵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省條例出臺前,去年從國家到地方,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與政策相比,法規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更具長期性、穩定性。”省人大代表韓東成認為,條例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用法規制度固化下來,勢必將進一步強化企業投資信心,提高其技術改造積極性。
開展專利條例、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科學協會條例立法調研,聽取審議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建設情況報告、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報告,開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條例執法檢查......一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在完善制度供給和強化制度執行上兩手發力,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織密綠色江淮守護“制度網”
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守護好山好水,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去年,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詢問等多種方式,打出履職“組合拳”,筑起綠色江淮的法治屏障。
去年3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聚焦巢湖治理議題,聽取審議了關于2023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及巢湖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情況的報告,通過人大監督的方式,推動各方嚴格落實法定職責,依法守護巢湖一泓碧水。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我省是全國濕地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為有效保護全省濕地,早在2015年11月,省人大常委會就頒布了《安徽省濕地保護條例》。2021年12月,濕地保護法出臺后,我省也啟動了相應的修法工作。
由于先于國家出臺相關條例,我省條例部分內容與上位法不一致,有必要采取廢舊立新的方式制定配套法規。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辦法》。“實施辦法在對標上位法補充完善的同時,也將我省近年來在濕地保護、利用、修復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轉化成了法規規范,進一步完善了濕地保護‘制度網’。”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黑臭水體治理,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重要民生實事。去年7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圍繞我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
會上,圍繞如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如何因地制宜提高治理實效、如何解決好治理后的持續管護等問題,多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省人大代表向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輪番發問,推動政府有關部門落實法定職責,不斷提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制定修改環境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審議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條例草案,深入開展“江淮環保世紀行”活動,主任會議成員持續督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一年來,緊盯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省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助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
■ 本報記者 范孝東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