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記者從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中電信量子集團獲悉,該集團近日發布了全球首個創新融合量子密鑰分發(QKD)和后量子密碼學(PQC)的分布式密碼體系,能為用戶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計算的密鑰分發與密鑰全生命周期管理,且具備商用能力。
基于該體系架構已成功接通橫跨超1000公里的跨域量子密信電話,驗證其技術的可行性。量子密鑰分發是指利用量子糾纏的特性,使通信雙方分享一個隨機且安全的密鑰,用于信息的加密和解密。而后量子密碼學又稱抗量子計算密碼,它是能夠抵抗量子計算機對現有密碼算法攻擊的密碼算法。
此次發布的“量子密鑰分發+后量子密碼學”分布式密碼體系,創新采用了三層解耦架構,自下而上分別為“量子網絡層”“密碼服務層”和“應用接入層”。其中,量子網絡層是基礎,基于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保障跨域密鑰分發的物理安全;密碼服務層是核心,基于量子網絡層互聯的分布式密碼資源池,提供標準化的密鑰供給、分發和管理服務;應用接入層是手段,讓應用程序可快速接入以獲取抗量子攻擊能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電信量子首席科學家彭承志表示,全球量子計算的發展將對基于公鑰密碼體制的信息安全提出嚴峻挑戰,需加快建設抗量子計算的新型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量子通信作為抗量子計算新型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充分發揮基石作用,保障國家安全。
目前,該體系架構已通過多場景驗證,隨著其在通信網絡中的啟用,這項基于“QKD+PQC”的融合密碼技術體系正式邁入可規模商用的新階段,也預示著新一代量子安全基礎設施實現了體系化的技術突破。(記者 鹿嘉惠)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