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仿真的時候可以點擊電腦上面的圖標,也可以從博圖軟件界面上點擊仿真圖標。”在淮北礦業集團楊柳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柳煤礦”)智能化綜合實訓室,范興輝正在為學員講解西門子PLC的理論知識,并通過實例加深學員理解。
“范師傅就是厲害,講解PLC通俗易懂,沒經驗的電工也能學會。”一個半小時的培訓讓青年職工直呼學到了很多。范興輝的拿手絕活就是PLC控制技術,畫圖、接線、編寫程序、診斷故障等,無不精準。但凡遇到解決不了的電氣故障,“范師傅”一來總能“藥到病除”。
2007年從淮北煤電技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楊柳煤礦,從“新兵蛋子”到“技能大師”,作為楊柳煤礦保運一區副隊長、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范興輝在淮北百里煤海深處,將智能化轉型的種子播撒在千米井下,為智慧礦山建設奉獻創新之力。
“望聞問測”讀“密碼”
觀察設備運行姿態,聆聽機械傳動聲響,詢問操作參數變化,檢測電氣信號波動,這是范興輝獨創的“望聞問測”四步診斷法,由此形成多維立體的故障研判體系。“設備健康就是礦工生命”。他將“故障不過夜”作為職業準則。
隨著楊柳煤礦步入智能化礦井建設的快車道,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更新,“老把式”如何融合“新科技”成了檢修工的難題。
范興輝主動研究學習新工藝,與新設備“深入交談”,用手繪的方式把新主井所有開關柜的接線路清晰明了地標注在一張圖上。“這就像破解設備的溝通‘密碼’,哪里不通解哪里。”他一邊畫圖一邊跟工友解釋道。歷時三個月,一張嶄新的手繪版“新主井標配圖”掛在了工作室內,成了檢修班的“通關寶典”。
在智能礦山建設浪潮中,范興輝成功實現傳統技藝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他研發的多繩提升容器同步運行監測保護裝置提前預判設備故障相關技術獲2022年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創新成果三等獎。帶領團隊完成20余項技術革新,開發的智能排水管控平臺運用模糊PID算法實現水泵群組自適應調控,每年節約電費160萬元,其相關技術使設備全生命周期維護成本降低40%,故障停機時間縮減65%。
攻關筆記寫匠心
范興輝身邊常年帶著本子和筆,這也是他成為技能大師的“武林秘籍”。
“你看這頁,當時變頻器跳閘,我記了三種排查思路。”范興輝翻開泛著淡淡機油味的筆記本,紙頁間夾著泛黃的設備檢修原理圖,“設備不會說話,咱得拿筆當耳朵,把數據‘聽’進本子里。”這樣的“百寶書”他有40多本,里面密密麻麻記著近40萬字設備“病歷”。
匠心所至,范興輝投身煤礦智能化轉型的時代命題,做破局智造的先行者和技術壁壘的突破者。他帶領團隊先后攻克了副井無人化電梯控制運行關鍵技術、中央變電所智能巡檢機器人應用技術,使設備故障識別準確率躍升。近年來,累計獲16項專利,攻克十余項關鍵技術難題,其中“礦用PLC冗余控制裝置”等三項核心技術填補煤炭行業空白,相關成果在集團下屬多個礦井推廣應用,創造直接經濟效益500余萬元。
面對礦井智能化改造中的“卡脖子”難題,范興輝組建跨專業攻關突擊隊。煤礦井下鉆孔施工過程中,他創造性采用鉆孔環境參數的閾值觸發機制,為楊柳煤礦構建本質安全型生產系統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百花齊放”薪火傳
“每道故障都是設備在‘出題’,我的筆記本就是‘答題卡’,‘答題卡’我給了框架,怎么作答就要看你們的了。設備在不斷地升級換代,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進步,但與設備‘對話’的真心絕不能變。”2020年,楊柳煤礦成立了“范興輝大師工作室”。他始終堅信“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堅實地扛起“傳、幫、帶”旗幟,將手中技術的火把穩穩地傳遞下去。依托個人工作室平臺,他把多年的筆記和工作經驗做成課件、微視頻、書籍等與職工分享。
作為安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范興輝構建“理論筑基——實戰淬煉——創新賦能”三維培養體系,獨創的“模塊化闖關式”教學法將智能化運維知識分解為多個技能單元,配合實訓基地的虛實結合訓練系統,使人才培養周期縮短40%。
從普通技工到行業標桿,范興輝始終保持著產業報國的赤子之心。他牽頭制定的《變頻器基礎及常見故障分析》成為集團培訓教材,每年開展義務技術培訓60余場。面對未來,他正帶領團隊向數字孿生、智能決策等前沿領域進軍,用實干擔當詮釋著新時代工匠“智創未來”的使命追求。
青春宣言
在國家發展的大潮中,青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無論身處何地,都應積極投身于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當今青年有的在科技領域攻堅克難,有的在教育戰線默默奉獻,有的在鄉村振興中揮灑汗水......作為新時代青年先鋒,不僅要做專業領域的佼佼者,更要做社會責任感的踐行者。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我將激蕩更多向上向善的蓬勃動力,明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更加自覺地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范興輝
(記者沈思佳,通訊員宋雪、楊微路)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