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省佛山市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據悉,該傳染病主要通過受病毒感染的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對于安徽省來說,應該如何從傳播媒介的角度進行預防呢?“小葉醫探”從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安徽省雖未發現埃及伊蚊,但處于白紋伊蚊(別稱“亞洲虎蚊”“花蚊子”)的活動范圍,居家和外出要注意滅蚊防蚊。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受病毒感染的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
疾控專家介紹,感染基孔肯雅熱后,通常3~7天內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明顯的關節疼痛或皮疹,還常伴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倦等不適。
多數患者為輕癥,大約一周可治愈,重癥及死亡病例較為少見。疾控專家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熱沒有特異性抗病毒藥物,避免蚊蟲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護措施。一旦出現發熱、關節痛或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夏季蚊子活動頻繁,無論是居家還是外出時,都無處不在。疾控專家提醒,個人和家庭要做好防護措施,減少蚊蟲叮咬。
在家中,也可以通過安裝紗門紗窗來阻擋蚊蟲,豎起防蚊的第一道屏障。此外,蚊香與蚊香液雖然也有較好的驅蚊效果,但有一定毒性,家中如有幼兒或寵物,應盡量避免使用。“若因家中蚊子較多,一定要使用時,應仔細觀察產品標簽,選擇質量檢測合格、低毒(或微毒)、低刺激產品。”
如果家中防護措施良好,但蚊子仍較多,可能與家中積水有關。專家表示,積水是蚊子繁殖的場所,要注意及時清除家中花盆、水桶等容器中存儲時間較長的積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 實習生 左丹 吳希媛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