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校能否推行“春秋假”?已上報至省級相關部門
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有此呼吁,已上報至省級相關部門
8月25日,湖北恩施州發文明確,全州中小學將放春秋假,時長均不少于1周。今年以來,該做法已非個例。而在安徽,目前僅有個別高校放春假。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通過社情民意形式,提交了一份《關于在全省學校推行“春秋假”的建議》。宣城市政協向合新聞記者透露,目前該建議已上報至省級相關部門。
【做法】 春秋假時長不少于1周
8月25日,湖北省恩施州政府辦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春秋假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全州義務教育學校每年春季學期放1次春假,秋季學期放1次秋假。
具體時長方面,恩施州提出,春假和秋假時長均不少于1周,原則上與法定節假日或雙休日銜接,連續安排。具體時間由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自主確定。幼兒園、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參照執行。
今年以來,類似政府部門發文明確試點中小學春秋假的地方,除了湖北恩施州,還有廣東省佛山市。8月上旬,佛山市教育局下發關于開展中小學春秋假試點工作的通知,2025-2026學年將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進行春秋假試點。
其中,2025-2026學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共三天;2025-2026學年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兩天。
而放眼全國,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最早探索放春秋假的城市之一。2004年,杭州率先在全國實行中小學春秋假。那時候,春假時間超長,足足有15天。
今年,杭州市上城區、拱墅區、錢塘區等城區也都安排了中小學春假,有的地方春假連上“五一”假期,最多可以放假9天。
【現狀】我省僅有個別高校放春假
近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陳磊做客安徽省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圍繞“促進消費政策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和網友們進行了交流。
在被問及“在推動文旅消費升級、培育文旅新業態方面,有哪些舉措”時,陳磊表示,要及時清理不合理限制。比如,鼓勵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幾年前出臺的《安徽省“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就提出,結合實際制定中小學實施春假和秋假管理辦法,健全研學旅游課程體系。
今年3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不過,從公開信息來看,目前全省各地都沒有關于中小學春秋假方面的相關制度性安排。
當前,安徽省采取全國通行的做法。具體來說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寒暑假制度。其中,寒假時長約3~4周,暑假時長約7~8周。
合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中小學之外,也有個別安徽高校已經在春秋假方面進行有益嘗試,并引起了外界關注。
比如,今年3月31日-4月6日,宿州航空職業學院就全校放春假,連續七天。這也是安徽省首個放春假的高校,從2019年開始,該校的做法已經持續七年。
【建議】 在全省學校推行“春秋假”
8月27日,合新聞記者從宣城市政協獲悉,近期,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聯合提出了一份《關于在全省學校推行“春秋假”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宣城市政協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該《建議》已經通過社情民意的形式提交到省級相關部門。
合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份《建議》中,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呼吁,要完善政策設計,分步試點推廣。
一方面,建議充分調研,廣泛征求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綜合各方訴求,制定《安徽省中小學春秋假實施指導意見》。另外,建議優先在合肥、蕪湖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托管體系較為完善的地區試點,允許南北方根據氣候特點和學校教學安排,靈活調整假期時間,待成熟后再逐步向全省推廣。
具體時長方面,這份《建議》提出,在保證總課時的前提下,適當縮短寒暑假,優化課程安排,春秋假各設2至3天,與周末結合形成小長假,最大限度減少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聲音】“春秋假”可實現多重效益
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認為,在我省中小學及高校試點推行“春秋假”制度,能夠實現教育提質、文旅賦能、民生改善的多重效益。
“緩解教育焦慮、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當前教育競爭壓力大,相當比例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問題,而現行寒暑假模式導致學期過長,學生易產生學習疲勞,教師教學壓力同步累積。
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表示,增設春秋假可分散長學期壓力,為學生提供階段性休整,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率,符合“五育并舉”教育理念。
“激活文旅經濟、帶動產業優勢互補的需要。”我省2024年國慶假期接待游客量6530.6萬人次,部分景區超負荷運轉,而春秋季優質資源長期“閑置”。
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認為,增設3-5天的春假(4月)、秋假(10月),可引導家庭錯峰出游,極大分流景區寒暑假的客流壓力,破解假日經濟“潮汐效應”痛點,盤活淡季文旅市場,助力鄉村旅游、研學旅行等新業態發展。此外,也是深化實踐教育、拓展學生成長空間的需要。
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表示,春秋假可與勞動教育、自然教育深度融合,鼓勵學校設計“徽文化探訪”“皖南生態科考”等主題實踐活動,彌補課堂教學不足,培養學生鄉土情懷與實踐能力。
【擔憂】 防止“假期變學期”等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認為,推行春秋假,除了要讓家長、學校意識到春秋假對孩子成長的意義,還要解決“孩子放假,父母不放假”的問題。
中小學放春秋假的初衷,是希望學生休春秋假出去游玩增長見識、放松身心,但家長和學生的假期不能同步,雙職工家庭面臨“孩子放假、家長上班”的難題。
還有一些學生和家長擔心,雖然放了春秋假,但學校會給孩子布置很多作業,讓“假期變學期”。
對此,恩施州在此次《通知》中就明確要求,春秋假期間,嚴禁給學生布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業和任務型實踐作業,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佛山市也明確,春秋假放假期間,從嚴控制書面作業總量,盡量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鼓勵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參與社會實踐。對于春秋假期間確實無法照顧學生的部分家庭,以片區或教育集團為單位集中設置校內托管點。
在春秋假落實方面,寧國市政協、績溪縣政協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一方面,加強督查,嚴禁學校或教師以假期名義變相補課,對校園培訓機構在春秋假期間的課程設置進行規范,防止“假期變學期”。另外,積極鼓勵企業推出“親子假”或彈性工作制,方便家長陪同孩子一起放假。(記者 方佳偉)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