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葉集區紅源廣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在六安市葉集區這片紅色熱土上,曾走出楊國夫、陶勇、張希才、陳宜貴、王奎先、陳發洪、徐體山、桂紹忠八位開國將軍。他們從皖西鄉村出發,歷經戰火洗禮,在革命征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成為葉集人民永遠的驕傲。8月27日,記者走進葉集區紅源廣場和葉集區文化中心,探尋八位將軍的紅色足跡,感受他們不朽的精神風范。
據文化中心講解員李雨晨介紹,陶勇將軍原名張道庸,因為他作戰英勇,無論什么事情他都沖在最前面,所以人們稱他為“拼命三郎”。
1949年在渡江戰役中,陶勇接到報告,江面停泊了兩艘外國軍艦,并且公然向解放軍陣地開炮。陶勇聽后氣憤之極,雖然當時我們海軍力量還很薄弱,但是軍威國威不能丟,于是他命令炮兵:“打,狠狠地打!”火炮重創英艦“紫石英”號,掛起白旗,逃往長江口。
“紫石英”號事件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毛主席在南京親自接見了陶勇將軍,一見面毛主席就握著他的手說:“你就是陶勇同志?我久仰你的大名,你的仗打得好嘛!”后陶勇將軍陪同主席視察軍艦,并請主席為海軍題詞。主席欣然寫下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并接連寫了三幅字,分別贈予“南昌”“廣州”“黃河”三艦。
“紫石英”號事件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沉重打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表達了中國人民不怕任何威脅、堅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立場,使長期以來飽受帝國主義欺壓的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它表明,外國侵略者依仗堅船利炮在中國領土上橫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根據1950年11月黨中央命令,宋時輪、陶勇率第九軍團火速入朝,打響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在零下40攝氏度的長津湖戰場,戰士們經過20多天艱苦卓絕的戰斗,成功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扭轉了朝鮮戰局。同時,陶勇將軍還是人民海軍建設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為了紀念陶勇將軍對海軍建設作出的貢獻,中國在2005年自行研制的新型掃雷艦的首制艦“舷號804”就被命名為“霍邱艦”。1955年,陶勇將軍被授予中將軍銜。
如今,在葉集區,八位開國將軍的精神已成為激勵當地發展的強大動力。走進紅源廣場,八位將軍的雕像莊嚴肅穆,雕像底座上詳細鐫刻著每位將軍的生平事跡,吸引著眾多群眾前來瞻仰,讓人們在緬懷中汲取精神力量。
(記者 蘇藝 劉職偉)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