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fā)展大會精神,抓好《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安徽篇章凝聚青春力量的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在全省各級共青團干部中營造深學細悟篤行的良好氛圍,搭建共青團干部學習交流平臺,本報特開設專欄,邀請全省部分共青團干部結合本單位(系統(tǒng))團的工作,撰寫署名文章。
守正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探索黨團隊一體化育人模式的淮南實踐
□團淮南市委副書記 王炎炎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歷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融合,是我們黨長期奮斗和偉大斗爭的歷史結晶,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獨特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與文化底蘊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深刻內涵,對于培養(yǎng)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傳承中華文脈具有深遠意義,也為黨團隊一體化育人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資源。團淮南市委、淮南市少工委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要求,進一步發(fā)揮紅色資源文化對青少年思想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具有淮南特色、融入淮南元素、體現(xiàn)淮南精神的黨團隊一體化育人模式。
一、守正創(chuàng)新,強化思想教育新方法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留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遺存和精神財富。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到“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將紅色資源和文化底蘊融入青少年思想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結合淮南實踐,從安徽第一面黨旗升起的地方衍生的小甸精神到如今土地大托管的先行先試,從能源之都到文旅大熱的轉型發(fā)展,淮南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同樣承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
各級團組織要用“兒童化解讀”的方式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闡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好“淮南紅色故事”,用紅色文化教育少年兒童;傳播“淮南榜樣力量”,用榜樣人物事跡感召少年兒童。依托“春風滿淮”思政課載體,深入挖掘課程內涵,采用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多元化教學方法,通過組織青少年走進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館、新四軍紀念林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聆聽紅色故事、誦讀紅色經典、領略非遺傳承,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增強少先隊員對民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護航成長,搭建成長成才新平臺
紅色資源與文化底蘊是青少年品德養(yǎng)成的“強引擎”。紅色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和革命傳統(tǒng),以鮮活的歷史素材和生動的英雄事跡,為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的向導標桿。文化底蘊凝結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華和道德規(guī)范,以深厚的傳統(tǒng)智慧和人文精神,為青少年提供成長成才的精神沃土,二者共同構成了青少年良好品德培養(yǎng)的動力源泉。新時代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必須充分發(fā)揮這一“強引擎”的驅動效應,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豐富實踐載體、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使紅色資源與文化底蘊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建立健全從“隊前教育”到“團隊銜接”的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的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用好用足“紅領巾獎章”等激勵載體和評價方式,全面實行分批入隊、推優(yōu)入團,引導少先隊員在追求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光榮感、歸屬感。針對少年兒童成長規(guī)律和特點,廣泛開展“少年警校”“少年科學院”“紅領巾科技實踐營”“紅領巾國防實踐營”等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提高少年兒童的社會實踐能力,開啟少先隊社會化建設和實踐育人的新篇章。積極推動社區(qū)少工委建設,淮南市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建立少工委207個,充分整合和挖掘轄區(qū)內資源,為少先隊員提供社區(qū)“課堂”,廣泛開展安全自護教育主題隊課、紅色教育、少先隊志愿服務等活動。
三、特色探索,打造一體化育人新路徑
強化少先隊思想引領,筑牢少先隊員理想信念。通過青年講師團、紅領巾巡講團宣講、主題團隊日、團隊課等多種方式,科學把握青少年在不同年齡段的成長規(guī)律、認知規(guī)律、教育教學規(guī)律,做好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解讀,著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效性、針對性。抓住清明、“五四”“六一”、國慶等時間節(jié)點,開展清明祭英烈、紅色故事宣講、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體驗等示范性儀式教育,引領團員青年、少先隊員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團隊組織銜接。
創(chuàng)新少先隊實踐載體,助力少先隊員全面發(fā)展。團淮南市委聚焦“校外實踐”重點,堅定“社會化”方向,打造黨團隊一體化紅色陣地和實踐陣地,精心編制淮南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線上地圖,包含楚文化博物館、淮南市大通區(qū)萬人坑教育館,安徽省第一面黨旗紀念園、淮南豆腐主題文化園等七個類別的文旅資源場所,切實將研學旅行打造成為實踐育人的“行知學堂”,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少先隊員感受中華民族紅色資源和文化底蘊的豐富內涵。
夯實少先隊組織基礎,激發(fā)新時代少先隊活力。團淮南市委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隊建的原則,從制度層面完善對團建、隊建的指導。與駐淮高校團委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xié)議,建立思想政治引領共建機制,聯(lián)合開展淮南市大中小學黨團隊一體化教學展示活動,成立淮南好人館“紅領巾”講解隊,進一步推進淮南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和實踐育人陣地建設。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我們黨獨特的文化瑰寶,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和黨團隊一體化育人實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依托紅色資源和文化底蘊的精神內涵和時代意義,不斷豐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工作途徑,拓展黨團隊一體化項目和載體,探索具有淮南特色的一體化育人實踐,推動構建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銜接貫通,引導青少年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勇立潮頭、向光而行。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