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行業標桿,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充分展現騰飛的中國經濟、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業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專題系列節目對話安徽銳拓電子有限公司(簡稱:銳拓)總經理袁波先生,探討企業在LED封裝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破局之路。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席卷全球的浪潮中,一顆直徑僅幾毫米的LED燈珠,正悄然改寫產業格局。這顆曾長期被外資企業壟斷的“工業明珠”,如今在安徽銳拓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波的帶領下,突破技術封鎖,以“中國精度”點亮民族品牌的未來。
技術突圍:從“絕望”到“數據驅動”的范式躍遷
“當首次對標國際一線品牌時,技術差距曾讓我陷入從內心涌出的絕望。”袁波的坦言,道出了中國LED產業多年的困境。LED燈珠看似微小,實則技術門檻極高——汽車前大燈若有一顆燈珠失效,可能引發整條電路故障,因此產品良率需達到百萬分之一級別。這種“PPM級”的質量管控,曾是外資企業的護城河。
袁波的破局之道,始于對生產流程的“智能化重構”。銳拓投入兩千萬引入AI視覺檢測系統,結合激光打標技術,為每顆燈珠賦予唯一“數字身份證”。這一創新不僅實現了全制程質量追溯,更將不良品攔截率提升至100%。“沒有激光領域的突破,就沒有每顆燈珠的二維碼管理。”袁波的這句話,揭示了中國科技基礎設施升級對制造業的賦能。
這場靜默的質量革命,推動中國LED封裝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躍遷。當外資企業仍依賴抽檢邏輯時,銳拓已實現“全檢邏輯”,用AI算法替代人工判斷,將質量管控精度提升至微米級。這種技術代差,讓銳拓產品成功進入多家知名車企供應鏈,躋身國內高端LED領域前列。
國產替代:八年堅守,實現跨越
銳拓的突圍之路,并非坦途。2015-2017年,當高端市場開拓受阻,銷售團隊幾近瓦解時,袁波選擇了“向死而生”的堅守。他重構戰略,聚焦人才梯隊,用八年時間實現了年營收巨大的跨越。這一發展背后,是中國制造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的轉型縮影。
袁波將成功歸因于“長期主義+科技紅利”的雙重驅動。他深知,在硬科技賽道,沒有捷徑可走。當行業陷入價格戰時,銳拓選擇深耕技術,用專利壁壘替代成本競爭。如今,企業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電視背光、手機閃光燈、汽車照明等領域,成為國內外技術領先的汽車前裝方案提供商。
行業變革:LED燈珠市場的“光”與“影”
LED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其中,車用LED市場增速尤為顯著,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升級,對高可靠性、定制化光源的需求激增。然而,行業壁壘依然高筑——技術層面,LED封裝涉及芯片設計、材料科學、精密制造等多學科交叉,外資巨頭長期占據專利優勢;市場層面,國際品牌通過標準制定和渠道壟斷,維持高端市場話語權。
袁波的判斷充滿前瞻性:“國產LED將在三年內迎來替代潮。”這一底氣源于對技術迭代速度的把握——當質量管控從“抽檢邏輯”進化為“全檢邏輯”,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將轉化為品質優勢。銳拓的實踐證明,在AIoT時代,智能化裝備的普及正在重塑全球LED產業格局。
未來展望:以“光”為媒,智聯萬物
對于未來,袁波有著清晰藍圖:一是深化智能LED研發,切入物聯網、健康照明等新興賽道;二是推動產業鏈協同,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突破前沿技術;三是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東南亞市場為跳板,提升“中國光”的國際影響力。
“LED行業沒有終局,只有不斷突破的技術邊界。”袁波相信,隨著5G、AIoT技術的融合,LED將從單一光源進化為智能交互終端。而在這場變革中,中國企業將扮演關鍵角色。
以“中國精度”點亮世界。從打破外資壟斷到定義行業新標準,袁波與銳拓的故事,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他們用二十年時間證明:只要堅持創新,中國“芯”光終將照亮世界。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