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同時推動優質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向基層延伸。團固鎮縣委聯合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心晴服務隊,以“心手相牽,晴空萬里”為主題,結合公益性暑期托管班,通過心理輔導課、心理學科普、素質拓展、團體輔導等多樣化形式,為少年兒童們帶來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的心靈成長之旅。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師生座談交流
深化校地合作,共繪育人新圖。活動期間舉辦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座談會,固鎮縣教育局、部分學校相關負責同志與心晴服務隊指導老師和隊員就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服務體系構建的機遇挑戰及未來合作路徑等進行深入交流。同時,服務隊聚焦自我調節理論和自我調節學習理論,赴固鎮縣第一中學、毛坦廠實驗中學等圍繞研究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中的關鍵作用等課題開展實地調查研究。
“我們將結合專業所學,回應學生心理發展需求,以實際行動為當地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未來,團隊將整理活動成果與調研數據,持續關注青少年兒童心靈成長,為當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參考。”心晴服務隊隊長王浩楠表示。
協同托管服務,共育陽光心態。愛心托管服務以“看護服務+興趣課堂+素質拓展”為核心,充分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資源,服務隊員圍繞生命挫折教育、網絡防沉迷、學習興趣、憤怒情緒、時間管理、自我認識等主題,通過情境游戲、故事分享、互動討論、自我檢測等方式,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調適自身狀態,激發內在動力,提高心理韌性,把托管的每一分鐘都變成有溫度的成長時光。同時在團縣委的組織下,服務隊員們帶領學生們前往固鎮縣楚漢文化體驗館和垓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了一場知行合一的特色戶外實踐活動,幫助同學們在觸摸中華文明根脈中增強文化自信、在模擬戰場挑戰中淬煉意志品質、在實踐中釋放和排解心理壓力、在相互信賴的團隊氣氛中體驗成長。
華中師范大學心晴服務隊隊員謝于陽輔導授課
“老師用我們熟悉的校園小事講‘情緒’,我才發現原來生氣時可以有這么多辦法讓自己平靜下來。”一名參與托管服務的學生說道。
凝聚團體動能,科技賦能服務。服務隊員們將極具心理學特色的素質拓展活動和團體輔導貫穿全程。比如“踩氣球”“心有千千結”“正反由我來”等活動,通過游戲化設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信任感。同時團體輔導以“閃閃發光的我”,讓孩子們構建屬于自己的“優勢星空”,引導他們在互動中傾訴心聲、建立支持網絡。
服務隊員帶領學生們開展實踐體驗
部分課程還融入了科技與生活元素,NAO機器人教學體驗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服務隊員徐岑琦、苗雅迪、張萌帶來了搭載GPT-4o模型的人形教育機器人NAO,通過操控機器人完成舞蹈表演、趣味問答,并結合大語言模型技術,讓機器人與學生實時互動。
華中師范大學人形教育機器人NAO
“機器人不僅會跳舞,還能告訴我‘為什么有時候會不想寫作業’,太神奇了!”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好奇與興奮。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動體現,也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創新實踐。下一步,團固鎮縣委將聚焦推進新征程少先隊“壯苗”工程和“護航”工程相融合,突出實踐育人鮮明特色,緊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標,帶領少年兒童在廣闊社會大課堂中鍛煉成長。
(薛晨)
責任編輯:杜宇